NFC 不仅共享相同的频段 (13.56 MHz),而且基于HF-RFID 标准。
具体来说,NFC 接口协议标准 (ISO/IEC 18092 / NFCIP-1) 使用来自 RFID 标准 ISO/IEC 14443(A 型)和 JIS X 6319-4 的组件。这实质上融合了 MIFARE(NXP)和 FeliCa(Sony)技术。此外,ISO/IEC 21481 (NFCIP-2) 定义了 NFC 和其他 HF-RFID 标准(例如 ISO/IEC 15693)之间的兼容性/共存机制
NFCIP-1 定义了两种通信模式:树形不同通信速度(106kbps、212kbps 和 424kbps)的主动和被动 NFC 点对点模式。
- 106kbps 的被动 P2P 模式使用与 ISO/IEC 14443A 相同的调制、编码、成帧和防冲突原语。一侧(一个设备)以类似于 ISO/IEC 14443A 读卡器的模式运行,而另一侧(另一个设备)以类似于 ISO/IEC 14443A 卡的模式运行。
- 212kbps 和 424kbps 的被动 P2P 模式使用与 JIS X 6319-4 相同的调制、编码、成帧和防冲突原语。一侧(一个设备)以类似于 JIS X 6319-4 读卡器的模式运行,另一侧(另一个设备)以类似于 JIS X 6319-4 卡的模式运行。
- 106kbps 的主动 P2P 模式使用与 ISO/IEC 14443A 读取器端相同的调制、编码和成帧 (?)。
- 212kbps 和 424kbps 的主动 P2P 模式使用与 JIS X 6319-4 的阅读器端相同的调制、编码和成帧 (?)。
这意味着支持被动 P2P 模式的 NFC 设备也支持所有协议原语,以作为 ISO/IEC 14443A 和 JIS X 6319-4 读卡器和卡运行。事实上,在被动点对点模式下等待由另一个 NFC 设备激活的 NFC 设备也可以被 HF-RFID 阅读器(轮询相应标准的标签)检测到。
除此之外,NFC 论坛模拟和数字协议规范还定义了或多或少支持各种其他 HF-RFID 标准的读取器/写入器模式和卡模拟模式。
在实践中,NFC 手机通常至少支持访问某些 ISO/IEC 14443 转发器和 FeliCa (JIS X 6319-4) 卡。原因是所有的NFC标签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些“HF-RFID”标准的RFID内存标签。
Android NFC 手机通常可以检测和读取至少实现 ISO/IEC 14443-3 的防冲突和激活的转发器(尽管 B 型存在一些限制)、Topaz(这是 ISO/IEC 14443A 的变体)、FeliCa (JIS X 6319-4) 卡和 ISO/IEC 15693 转发器。有些还支持 MIFARE Classic 卡(使用类似于 ISO/IEC 14443-3A 的协议)和 B'(ISO/IEC 14443B 的变体)。最近的 Android NFC 设备还能够模拟基于 ISO/IEC 14443-4(通常是 A 类)的智能卡。
但是,需要记住的是,NFC 智能手机中的天线(以及一般的 HF 电源)通常设计为与小型、低功耗 NFC 标签一起使用。这通常会导致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性能不佳(例如,能量传输不足以为卡供电或执行某些加密操作、NFC 手机未接收到标签到阅读器的信号等)